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军事题材电视节目也逐渐呈现出多样态发展,既有军事新闻节目、军事社会教育类节目、军事纪录片、军事谈话类节目,同时也有各种军事题材的娱乐节目[1]。而在如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军事题材电视节目虽然在内容资源方面有着一定的特色,但是近年来只有明星嘉宾参与的军事题材真人秀节目能有一定热度,而其他类型的军事题材电视节目仍需要创新转型,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内容展开全面分析。
1 当前军事题材电视节目存在的不足
1.1 创作思路守旧
部分军事题材电视节目在创作中一直沿用老旧的创作思路,整个节目风格较为古板,很难吸引现代观众的目光。所以,一定要创新思路且主动拥抱时代发展,将更多娱乐性、故事性元素引入节目制作中。
1.2 内容跟风严重
在内容制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跟风”现象,如《军事纪实》和《中国武警》两档节目均以武警和官兵的日常工作生活为主要内容,无论是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高度相似,都是通过选择典型人物去记录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从而凸显军人情怀,虽然内容可圈可点,但是特色不够明显。
1.3 制播时效偏差
部分军事题材电视节目进行的热点报道并未深入,缺乏对事件价值的深度挖掘,比如:以“9·3大阅兵”这一大事件为主题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军情观察室》节目中展开了一系列详细报道,而在《防务新观察》中却并未在前期做预报道,也没有在结束后展开总结,可见,对时下热点事件的编播时间把握不当。
1.4 节目缺乏创新
如今,大部分军事谈话类电视节目都是一个主持人和多个嘉宾的“标准配置”,双方针对时事军情展开探讨,然而,邀请专家嘉宾并不是说主持人就被搁置在一旁,很多军事题材电视节目对专家的依赖性过强,导致主持人沦为摆设。
2 军事题材电视节目的创新转型策略分析
2.1 深化媒体融合
在如今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想实现军事媒体的创新发展,则需要从观念、内容、手段及制度等方面全面创新,所以更要主动拥抱互联网去积极做出改变,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去创新转型[2]。2016年7月,我国陆军远景网络便已着手构建媒体资源云存储平台“中国军事视点网络媒体资源库”,在这一资源库中将全面集成近二十年来我国军用电视的音视频资源和军事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源,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辅助下进行内容的全面分类。如此一来,能够进一步丰富军事题材电视节目的来源,同时在生产和发布方面也能实现多方资源的合力,进一步提高我国军用电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节目在多个平台传播,除了要在电视平台传播以外,还应与新媒体、移动端APP等相融合,同步制作且进行推广;信息共享向多渠道方向发展,向智能手机等移动新媒体提供相应的电视节目,并且基于移动新媒体与观众产生互动;依托全媒体展开信息搜集工作,在大数据与云技术的辅助下去满足用户的不同服务需求。
2.2 培养专业人才
军事题材电视节目同样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以军事节目脱口秀举例,其中,主持人除要具备基本的现场把控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以外,还要对军事领域具备一定的认知素养,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阅历去组织观众、嘉宾针对军事话题进行讨论,营造出更加和谐且专业的谈话氛围[3]。此外,主持人更多时候需要多倾听嘉宾的讲话,而非一味地去“秀”自己的军事专业知识,因此,需要懂得把握时机去提出问题,引导嘉宾的话题方向。
当然,军事题材电视节目中所邀请的嘉宾同样要具备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在军事领域应当有一定的地位与身份,其提出的军事见解与方案才能更令观众信服,可信度也会更高。比如,军事频道播出的《新防卫观察》军事节目中便邀请了张召忠等军事领域专家,其不仅拥有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等头衔,同时还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在军事院校的工作经验,曾经去过美国、伊拉克、英国、印度等众多国家。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张召忠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局座”,他的很多见解都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节目内外也都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
2.3 优化创作手法
文章来源:《军事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jsjjyj.cn/qikandaodu/2021/0727/459.html
上一篇: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对话国防大学国防经
下一篇:
世界历史论文_印尼军事经济历史探源
军事经济研究投稿 | 军事经济研究编辑部| 军事经济研究版面费 | 军事经济研究论文发表 | 军事经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军事经济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